國家發改委1月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2022年穩物價工作成效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相關部門負責人就下階段能源價格、生豬價格走勢,春節期間重要民生商品保價穩供,困難群眾價格補貼發放等熱點作出回應。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8%,全年來看,CPI比上年上漲2%。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指出,2022年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著力加強糧食、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著力加強重要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價格調控,我國物價總水平持續平穩運行。
具體來看,萬勁松指出,在2022年的穩物價工作中,發改委重點在“穩民生商品、穩大宗商品、穩市場預期”三方面有所部署。
一是以糧食和生豬為重點、以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為抓手,全力穩定重要民生商品價格。 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促進糧食穩產增產。及時開展儲備調節,緩解生豬豬肉價格大幅波動。定期調度并指導各地建立健全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多措并舉抓好保供穩價。
二是以煤炭為“錨”,千方百計穩定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 創新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提出煤炭價格合理區間,明確煤炭領域哄抬價格行為認定標準,加快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實現煤炭價格總體在合理區間內運行。煤炭價格的穩定,為穩電價、穩用能成本奠定了堅實基礎。落實好天然氣價格政策,充分發揮國產氣保障作用,完善中長期供氣合同機制,保持國內居民用氣價格基本穩定。
三是創新預期管理機制,穩定市場預期。 加強政策信息發布,及時釋放調控信號。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遏制過度投機炒作。
展望2023年,萬勁松表示,盡管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高位波動,輸入性通脹壓力仍然存在,但我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凹Z食生產連續豐收,生豬產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基礎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穩價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繼續保持物價總體穩定?!?/p>
去年以來,生豬價格的波動起伏成為多方關注的重點。萬勁松認為,受周期性、季節性、超預期因素疊加影響,2022年生豬市場形勢較為復雜。針對這些復雜形勢,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監測分析預警,強化預期引導和市場監管,加強儲備調節,開展市場調控。具體來看:
一是強化監測預測預警。不斷豐富監測指標體系,加強調研會商,及時掌握市場動態,發現問題立即預警。
二是積極開展儲備調節。2022年上半年生豬價格低位運行時,及時開展中央豬肉儲備收儲工作,連續13批次收儲中央豬肉儲備,同時督促指導各地同步收儲,提振市場信心。下半年生豬供應偏緊、價格一度過快上漲時,連續7批次投放中央豬肉儲備,并指導各地同步投放地方儲備,增加市場供應。
三是強化市場監管。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提醒企業加強行為自律,要求不得控量抬價、不得串通漲價。約談部分故意渲染生豬漲價氛圍的自媒體,提醒告誡部分夸大其辭的市場機構。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防范資本過度投機炒作。
四是積極穩定市場預期。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信息稿等形式,加強市場預期管理,引導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產經營。一系列保供穩價措施,緩解了生豬價格周期性波動。
對于下階段的生豬市場運行態勢,萬勁松指出,當前國內生豬產能總體處于合理區間,預計2023年價格波動幅度會比2022年小一些。
近三年各地發放物價補貼約375億,節日期間消費需求有保障
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伴學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近年來,發改委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一手抓“穩物價”、一手抓“保民生”,會同有關部門多次完善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堅決兜住兜牢民生底線。2020年以來,各地累計發放物價補貼約375億元,惠及困難群眾7.3億人次;其中2022年發放物價補貼約65億元,惠及困難群眾約2億人次,對緩解物價上漲影響、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臨近春節,重要民生商品的保價穩供成為當前熱點問題。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牛育斌表示,發改委在前期工作基礎上,近期又會同有關部門對節日期間保供穩價工作進行了再部署、再安排。
一是強化監測分析預警。指導各地密切監測居民消費市場運行和價格變化,跟蹤返鄉、旅游人員流動情況,分析研判對城鄉重要民生商品市場的影響,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并作出前瞻性安排。
二是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指導各地積極發揮保供穩價主體作用,梳理本地重要民生商品產需、儲備等情況,提前做好充實儲備、產銷銜接和應急預案等準備。
三是確保貨源充足。指導各地加強貨源調配,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商超等骨干流通主體加大提前備貨、鋪貨力度,豐富品種選擇。四是強化市場監管。加強重要民生商品市場巡查檢查,引導和倡議市場經營者守法合規經營,嚴厲打擊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正常價格秩序。
牛育斌指出,從近期調度情況看,各地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儲備充實,市場價格平穩有序,能夠保障廣大城鄉居民節日期間消費需求。
|聲明:本站內容來源于網絡或農兜會員發布,農兜只作為信息發布平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任何圖片、內容、觀點等內容版權問題,如對內容有歧義,可第一時間聯系本站管理員發送郵件service@ainongdou.com,經核實后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