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春節提前,進入1月份以后,按照往年慣例,豬肉消費將進入年前集中備貨旺季,豬肉價格也呈現出相應的上漲趨勢。但今年卻恰恰相反,在春節前消費旺季,豬肉價格卻不漲反降,究竟發生了啥?
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截止1月12日,全國平均豬肉批發價格23.98元/公斤,較月初的25.65元/公斤下降1.67元/公斤,降幅6.51%。
當前豬肉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生豬價格下跌的帶動,根本原因是生豬供給持續釋放而豬肉消費需求卻相對疲軟。
從供應端來看,首先是前期壓欄生豬和二次育肥生豬的釋放。隨著前期生豬價格的持續下跌,雖然壓欄和二次育肥生豬出現了恐慌性出欄,但進入2023年后,仍有一定存量。業界普遍認為,進入1月份以后,仍有2~3成大體重沒有完成出欄。從豬肉消費的季節性特點來說,年前是大豬出欄的最佳時機。當然,目前部分養殖戶在豬價大幅下跌后,的確存在“躺平”的心理,但大多數仍然選擇了在春節前認價出欄。
其次,是規模養殖場出欄計劃提前。根據卓創資訊對樣本企業監測數據顯示,在2023年1月份,全國中大型樣本企業生豬出欄環比減少19.53%。但由于春節提前,今年1月份的有效出欄時間不到20天,如果換算為有效日出欄量,日均出欄量反而增加了24.7%。
從需求端來看。進入2023年以來,隨著集中感染潮結束,感染人員開始陸續康復,對豬肉消費需求較之前有了明顯好轉,這從屠宰企業的屠宰量中就可以得到反映。根據卓創資訊監測數據,截止1月10日,樣本企業日均屠宰量達到了22.25萬頭,和12月份相比,環比增加21.65%。當然,屠宰企業屠宰量提升,除了終端需求增加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近期豬價跌至相對低點,部分屠宰企業選擇了分割入庫。
從供需兩端看,無論是生豬供應,還是終端消費需求,均呈現出增加態勢。但是相比供應量的增幅,消費需求增幅較小。因此,生豬價格依然呈現出下行趨勢,同時,在生豬價格的帶動下,豬肉價格也在消費旺季不漲反降。
從供應端來看,在南方腌臘結束以后,標肥豬價差隨之收窄,當前部分地區標肥價差甚至出現了“倒掛”現象,而目前距離春節僅剩一周時間,對于散戶來說,留給大肥豬出欄的時間已經不多,因此節前大體重豬源仍將沖擊市場;根據規模養殖場反饋的信息,盡管出欄計劃有前置的打算,但近期出欄計劃完成度并不好,后續或將繼續加大投放豬源力度。根據卓創資訊預估數據,在春節前,生豬日均出欄量較2022年12月份環比增加30%以上。
從需求端來看,目前生豬日均屠宰量已經超過往年同期水平,但終端消費仍然沒有完全釋放,在部分地區居民仍然處于集中感染或感染后的康復階段,對豬肉消費需求形成抑制。
綜合以上因素,春節前豬市仍然呈現出供需雙增局面,但終端需求增長不及供應增幅,豬價仍以偏弱運行為主。不過,由于近期生豬價格已經跌破成本線,屠宰企業有逢低分割入庫操作,對豬價形成支撐,節前豬價仍將低位盤整,在部分重要時間節點有小幅反彈可能。
總之,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供應端的生豬價格和需求端的豬肉價格價差仍然十分明顯,這讓消費者覺得豬肉價格依然略微偏貴,最終對豬肉 消費形成抑制。如何減少中間環節的價差,是存業者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聲明:本站內容來源于網絡或農兜會員發布,農兜只作為信息發布平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任何圖片、內容、觀點等內容版權問題,如對內容有歧義,可第一時間聯系本站管理員發送郵件service@ainongdou.com,經核實后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