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鯉魚,在歷史上擁有很高的地位,以味道鮮美而著稱。在黃河中,陜西、寧夏、河南、山東及山西的黃河鯉魚并稱為“五大名鯉”。
黃河中的鯉魚,和普通鯉魚在外觀上有不小的區別,很多人分不清楚。經常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拿養殖鯉魚冒充黃河鯉魚,讓不少人上當。近期,編者接到一位河南網友的求助,他發來幾條鯉魚的照片,讓給鑒別一下到底是不是黃河鯉魚。
這位名為“旅行者”的網友問:“放生鯉魚和野生黃河鯉魚怎么能區分開?”同時,他將幾條在黃河里捕到的鯉魚圖片發了過來。
編者本人是一名垂釣愛好者,經常在黃河邊活動,見過太多的放生鯉魚,對于這位網友發的第一張鯉魚圖片(圖1),第一眼看上去有些模糊,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條鯉魚雖然在體色上是金黃色,但鱗片不夠鮮亮,沒有傳說中的金鱗赤尾。
同時,這條魚有一個十分顯著的特點,那就是肚子有些大腹便便的感覺,真正的黃河鯉魚體型健美,體長、體高的比例通常>3,最大可達到3.82倍,不可能有這樣一個“大肚子”。
△圖1:這條鯉魚有些“大腹便便”因此,這名網友第一張圖片的鯉魚具有養殖魚的特征,和真正的黃河鯉魚有很明顯的差別。很大概率是黃河的放生魚,或者壓根和黃河沒有什么聯系,只是池塘的養殖魚而已。
第二張圖片(圖2),網友稱是黃河里逮到的魚,其中里面有兩條通體金黃的鯉魚,尾部呈現橘紅色,看上去具有野生黃河鯉魚的特征,而照片上的紅眼螞螂,在黃河中下游的河灘中有大量種群,和它生活在同一處河道中的鯉魚,到底是不是野生的黃河鯉魚呢?
△圖2:肚子和鱗片的顏色異常為了盡快給求助網友一個答復,本人把這張圖片(圖2)發給一些資深的釣魚人進行鑒定。一些在黃河垂釣了幾十年的老釣友,他們的說法具有相當的說服力。
不少釣魚人看了這張圖片(圖1和圖2)后,給出的回復是:看那條魚的肚皮,像是洗澡魚。
原因有二,其一:這兩條魚通體上下一個顏色,而黃河鯉魚的背部的顏色稍暗,體側的鱗片是金黃色,腹部顏色淡白;
其二:這兩條鯉魚的肚子圓滾滾的,正常的黃河鯉魚肚子應該是扁的,從這一點上來看,它就不具備黃河鯉魚的特征。
△黃河鯉魚與養殖鯉魚對比
△釣魚人曬出一組對比圖片,差別很明顯對于養殖鯉魚和黃河鯉魚的區別,河南一位資深釣魚人曬出了一組對比圖片。從圖片來看,真假“黃河鯉魚”看上去差別很明顯:一個體型健美、瘦長,另一個身材臃腫、身體較寬,肚子肥大,看上去就是生活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中。
對于第一位網友發出的兩張鯉魚圖片(圖1及圖2),一位經驗豐富的釣魚人看后直接稱:這是洗澡魚,只不過“洗”的時間有點長而已。
何為洗澡魚?其實就是在黃河放生的雜交鯉魚,一些放生者將普通的鯉魚放入黃河里,它們在河道中生存一段時間之后,體色、體型都會發生一定變化,黃河的環境會讓它們變得瘦長一些,鱗片也會變得更黃一些。但它們再怎么“變”,也不可能變成真正的黃河鯉魚。
近年來,黃河放生人數越來越多,普通的鯉魚被放入河道中之后,有的會被一些捕撈者撈上來,這些人往往會以“黃河鯉魚”為噱頭,高價售賣這些放生魚,讓不明真相的人買單。
同時,無序的放生活動也逐步改變了黃河鯉魚的基因,純正的黃河鯉魚,已經慢慢變成一個概念,除了在小浪底水庫以及很小一部分黃河河道能見到真正黃河鯉魚的身影外,其他地方的黃河鯉魚基本上已經很難見到。
如今,大家口中所稱的“黃河鯉魚”,大多為人工選育的品種,體型接近黃河原鯉,它們在黃河灘的天然養殖場進行養殖,稱之為“黃河生態鯉魚”似乎更為合適一些。
人工放生的鯉魚,在黃河中生存一段時間后(就是網友們口中的“洗澡魚”),究竟能不能稱之為“黃河鯉魚”?有些人認為,產地決定鯉魚的品質,只要在黃河環境中生存時間超過一年以上,在品質上應該和黃河鯉魚差不了太多。
對于這種觀點,編者并不認同。黃河鯉魚品質的好與壞,是由其基因所決定的,而非生活環境。雖然有“近朱者赤”的說法,但放生的鯉魚到了黃河里,不但不能變成“黃河鯉魚”,還會擾亂真正黃河鯉魚的基因,導致其品質下降,以至于出現體色不一、體型改變等性狀變異,這也是導致野生黃河鯉魚逐漸變少、甚至消失的重要原因。
|聲明:本站內容來源于網絡或農兜會員發布,農兜只作為信息發布平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任何圖片、內容、觀點等內容版權問題,如對內容有歧義,可第一時間聯系本站管理員發送郵件service@ainongdou.com,經核實后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