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好好一窩母豬關節腫脹傳染性流產如何防治

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母豬和公豬的繁殖性能決定了整個豬場未來的經濟。昨天有一位養豬的朋友碰到母豬關節腫脹,母豬出現傳染性流產,豬場老板認為是關節型鏈球菌,用上治療鏈球菌的藥,卻始終看不到效果。后筆者到豬場進行勘察確診為:豬傳染性流產病。本病又叫布氏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種慢性傳染病。母豬患病后,發生流產、子宮炎、跛行和不孕癥;公豬患病后,睪丸及附睪發炎。本文就為大家詳細講解豬傳染性流產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與防治方案,望學習過此文的朋友能減少種豬感染流行性流產的問題。

?

母豬

?

首先,了解病原

?

本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 分牛、羊、豬三型,每型還有若干亞型。豬有四個亞型。本菌為革蘭氏陰性球狀短桿菌,不能運動,不形成芽孢。用病料涂片鏡檢時,常密集成堆、成對或單個排列。病菌存在于病豬的子宮、胎兒、胎衣中,在病母豬的乳中、病公豬的睪丸和副睪中也可發現病菌。布氏桿菌對外界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如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兩個月;在干的胎膜內,可存活4個月;在尿液中,可存活5至10天;在水中可生存72至100天;在被糞污染的豬毛上可存活2個月;在冰凍條件下,可存活數月。此菌對熱很敏感,在水溫70℃經 5至10分鐘即死亡,煮沸立即死亡。獸醫常用的消毒藥,如3%石炭酸、來蘇爾、臭藥水,3%漂白粉及10%石灰水等,都能在短時間內將它殺死。

?

流行性流產病原“布氏桿菌”

流行性流產病原“布氏桿菌”

?

然后,認識流行特點

?

豬患布氏桿菌病主要是豬型布氏桿菌引起的,羊型對豬也有致病力,一般認為牛型對豬毒力很小。病豬及帶菌豬是主要的傳染來源。當母豬發生流產時,細菌可從胎兒、胎衣、胎水、陰道分泌物中大量排出,污染產房、豬圈及其他物品。傳染的途徑主要是消化道,即健康豬采食了被污染的飼料和飲水而感染。通過交配傳染,是豬患病的重要途徑。種公豬和患病母豬交配時能被傳染發病,若再和其他健康母豬交配時便可擴大傳染。若病公豬精液中有病原體時,對人工授精可產生嚴重的損害。此外,經過破損的皮膚、粘膜亦能被傳染發病。幼畜對本病有一定的抵抗力。5月齡以下的豬易感性較低隨著年齡的增長感受性也增高。公豬和母豬患病頭數大致相同,而第一胎母豬發病率較高。閹割后的公母豬感染率較低。公豬患病后睪丸發炎的較普遍,這與其它家畜不同?;疾∧肛i群在一次流產高潮過后,流產率逐步降低,陸續出現慢性癥狀,如子宮炎、不孕癥、關節炎等。病豬場缺乏嚴格的獸醫衛生防疫制度,病豬污染物處理不當,病豬不隔離,不進行處理,可使疫情擴大,造成更大的損失。本病通常呈地方流行性,一個豬場一旦有本病發生后,常常多年不易清除。本病無季節性,但因一般良種場都實行季節配種和產仔,所以有發病比較集中的現象。

?

母豬

易感染的母豬群體

?

熟知患病癥狀

?

母豬的主要癥狀是流產,多發生在懷孕的第二、三個月。有的在妊娠的第2至3周即流產。早期流產的胎兒和胎衣,多被母豬吃掉,常不被發現。流產前的癥狀也不明顯,如精神稍差,食欲減退,陰唇和乳房微腫脹,有的陰道流出分泌物,這些表現常常被人忽視。流產的胎兒多為死胎,胎衣不下的情況較少。少數母豬可發生胎衣不下及引起子宮炎,影響其配種。有的母豬只表現流產現象,以后又可懷孕,重復流產的較少見。在病豬群流產以第一胎較多。在新感染本病的豬場,流產數較多。據某豬場統計,在1287頭母豬中,流產率為28%。對據某三個豬場統計,患此病母豬流產仔豬數約占總產仔數的32.4%。公豬主要癥狀是睪丸發炎和附睪發炎,一例或兩側無痛性腫大。有的病狀較急,局部熱痛,并伴有全身癥狀。有的病豬睪丸發生萎縮、硬化,甚至性欲減退或喪失,失去配種能力。一般說,公豬患病后,不能配種,勉強配種也多半不孕。據觀察,病公豬的排精量減少20%以上,精液顏色變黃。據某豬場報道,在14頭公豬中,9 頭發生睪丸炎,可見其普遍性,危害甚大。無論病公豬還是病母豬,都可能發生關節炎,多發生在后肢,偶見于脊柱關節。局部腫大、疼痛,關節囊內液體增多,出現關節僵硬,跛行。據某地報道,有41%病豬呈現跛行。

?

母豬流產

感染流行性流產病,導致母豬流產

?

最后結合病理變化做出診斷

?

流產的胎衣充血、 出血和水腫,表面覆蓋淡黃色滲出物和纖維素,有的還見壞死區域。母豬可見卵巢囊腫,子宮粘膜上有許多粟粒大的淡黃色化膿或干酪化小結節,內含膿液或豆腐渣樣物質。流產胎兒常木乃伊化。有的流產胎兒皮下出血性膠樣浸潤,體腔內有淡紅色液體,淋巴結、脾、肝腫大,出血,甚至有壞死灶。公豬睪丸和附睪腫大,切開可見豌豆大小的化膿和壞死灶,甚至有鈣化灶。關節和滑液囊內見有漿液和纖維素,病重者可見化膿性炎癥和壞死。

?

注射疫苗

給小母豬注射傳染性流產病疫苗

?

防治措施

?

①無病的良種豬場,要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特別要防止從外場引入種豬時,將病帶入。因此,事先需要了解引人單位的豬病疫情,無病者方可運回。②豬場有可疑布氏桿菌病發生時,應及時進行綜合診斷工作。凡經查明為病豬或陽性豬時,應立即隔離,一律育肥,淘汰食用,以除后患。其余豬應連續進行檢疫,至少每季度要檢疫一次,直到連續兩次檢疫均為陰性為止。檢疫出的陽性及可疑反應豬,應淘汰食用。所生仔豬在斷奶后要隔離飼養,2個月齡及4月齡時,各進行一次布氏桿菌病檢查,全為陰性即可認為是健康的。③在發病豬場,對檢疫證明無病的豬,用布氏桿菌豬型2號弱毒凍干菌苗進行預防注射,每頭耳根皮下注射1毫升(含500億活菌) ,免疫期為1年。最好在配種前1至2個月注射。懷孕母豬和3月齡以下的仔豬不應注射?;驅⒕缦♂尦擅亢辽?00至250億菌體,一次加入冷稀食中,攪勻后喂豬。④加強一般獸醫衛生管理,特別要注意產房及用具的徹底消毒。妥善處理流產胎兒、胎衣、胎水及陰道分泌物。⑤良種病豬,可考慮用抗菌素進行治療。一般豬不進行治療,以淘汰為宜。

|聲明:本站內容來源于網絡或農兜會員發布,農兜只作為信息發布平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任何圖片、內容、觀點等內容版權問題,如對內容有歧義,可第一時間聯系本站管理員發送郵件service@ainongdou.com,經核實后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