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養殖戶恐慌式踩踏生豬崩跌25續刷去年4月以來新低
續刷新低:生豬單日跌超2.5%
日間,孱弱的生豬再度迎來新一輪下挫。截至發稿,主力03合約最低跌至15180元/噸,跌幅超2.5%。
同花順期貨交流群已開通,群里有大神聊股票和商品,點擊加入>>
當前生豬價格較10月份高位已接近腰斬,而今天的下挫更是進一步續刷了去年4月以來的新低。那么問題來了,是什么導致了盤面的持續下挫?后市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現貨徹底“崩”了:出欄價跌破10元大關
毫無疑問,持續崩跌的現貨是本輪生豬期貨走弱的核心原因。
農副產品通常都具有極強的周期性,而生豬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年中豬價轉漲后,去年因為行業低迷而離場的養殖戶大量回流。由于生豬的繁育是需要周期的,仔豬長成的時間差給市場帶來了一種“明明豬養得很多,但市場持續供不應求”的假象。
遺憾的是,養豬本就不是什么高門檻的“技術活”。養殖戶“賣漲不賣跌”、“強行二次育肥”的行為雖然助力生豬價格沖上高峰,但隨著而來的反噬再度給產業性蒙上了陰霾。――因為“不愁賣”,此前養殖戶一直待價而沽。當時現貨市場最典型的情況就是,如果今天豬價跌了,那就先拉回去,過兩天再來。
眼看新養家的仔豬逐步長大,留給老養家的“窗口期”遭到了持續壓縮。眼看紅利不再,老養殖戶們在提漲失敗后又變得急于出欄。但這種“一擁而上、一哄而散”的行為最終導致了踩踏,整個行業再度“一地雞毛”。
上圖為最新的生豬出欄價格。從圖中可以看到,截至1月10日,生豬全國出欄均價錄得7.5元/斤,較去年10月14.21元/近的高價直接腰斬。同時,早先“高價搶豬”的屠宰廠已經只認價走貨了,整體的采購動作也變得愈發謹慎。
腌臘季“旺季不旺”:生豬養殖重回虧損狀態
除了供應上的博弈外,今年年底與往常相比極度迥異的需求預期也是行情崩跌的核心因素。
眾所周知,年前是國內傳統的腌臘季,這也是之前不少養殖戶二次育肥的底氣所在。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此前國內疫情的“超規?!狈饪刂苯哟虮懒私K端消費。而當前,盡管管控已然放開,但大家對疫情仍存恐慌情緒,需求回暖力度仍低于預期。
“旺季不旺”的情景成了壓垮豬價的“最后一根稻草”,期貨亦隨著現貨的走弱變得持續低迷。
與豬價崩跌同步的,還有產業鏈的重新低迷。此前好不容易回暖的生豬養殖利潤自12月中旬后再度回歸負值,且虧損額度持續加大。
截至1月6日當周,外購仔豬的養殖方式頭均虧損錄得289.20元,自繁自養生豬的虧損額亦要188.60元,行情重新回歸原點。
中信期貨:生豬將呈現近弱遠強
在最新的研報中,中信提到:政策方面,發改委表示“1月3日-6日,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5.93∶1,按照《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規定,進入過度下跌三級預警區間”,市場開始關注發改委何時采取收儲等手段維護生豬市場秩序。
供給方面,前期壓欄和二次育肥累積大豬庫存仍處在釋放階段,且標肥價差倒掛提前結束,大豬面臨供給過剩的壓力,但是,近期隨著大豬出欄節奏加快,12月大豬存欄環比降幅明顯,本周出欄均重降幅擴大,說明大豬庫存壓力較前期有所下降。
需求方面,春節前屠宰量環比以增加趨勢為主,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消費不及往年旺季,但是有邊際改善的跡象和預期,尤其本周末是北方小年,隨著年前備貨的推進,或迎需求小高峰。
短期來看,隨著節前出欄窗口期不斷縮短,養殖端出欄壓力依舊不減,雖有小年提振,但短期需求仍然難以支撐豬價回暖,預計豬價震蕩偏弱為主。
長期來看,疫情高峰過后的消費復蘇預期難以證偽,且近期利潤虧損,給出去產能的預期,盤面呈現近弱遠強格局
{{item.content}}